
《莫高窟》优秀教案(通用10篇)
作为一位杰出的教职工,很有必要精心设计一份教案,编写教案有利于我们准确把握教材的重点与难点,进而选择恰当的教学方法。快来参考教案是怎么写的吧!以下是小编帮大家整理的《莫高窟》优秀教案,欢迎大家借鉴与参考,希望对大家有所帮助。
《莫高窟》优秀教案 篇1教材分析:
课文生动描述了敦煌莫高窟的彩塑、壁画和藏经洞,把莫高窟这一举世闻名的艺术宝库展现在我们面前,赞扬了我国古代劳动人民的无穷智慧和伟大的创造力。全篇结构清晰,叙述具体,文字浅显。学生理解文本内容的难度不大,只要注重语言的积累和写法的借鉴即可。
教学目标:
1.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课文,背诵课文2—4自然段。
2.通过品读语言,充分感知课文。学习并掌握课文围绕中心句把内容写具体、写生动的方法。
3.理解莫高窟在世界文化史上的地位,体会我国古代劳动人民的无穷智慧和伟大的创造力。激发学生的民族自信心和自豪感。
教学重点:
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课文,背诵课文2—4自然段,理解课文内容。
教学难点:
凭借课文中的具体语言,理解莫高窟在世界文化史上的地位,增强民族自豪感。
第一课时
教学过程:
一.谈话导入,激发兴趣
(配乐并出示相关图片)教师激情讲述:同学们,在我国大西北的怀抱里, ……此处隐藏24167个字……,着重勾画了画中人物的“艳丽多姿”,即:第2句,完整地介绍了在金碧辉煌的亭台楼阁演奏的乐师和起舞的少女;第3句,概括地描写了起舞的少女;第4句,具体细腻地描述了“其中一个梳着发髻的女子”的“动人舞姿”。)
(3)理解“艳丽多姿”“金碧辉煌”“亭台楼阁”“翩翩起舞”“优雅”“华丽”“端庄”“舒展”等词语的意思。
(4)指导学生边阅读课文第4自然段,边观察第2幅图。
①注意抓观察点的转移——由四周的自然景观,到中央的亭台楼阁;由中央的亭台楼阁到在亭台楼阁表演的全场人物;由演出的全场人物到翩翩起舞的少女;由翩翩起舞的少女群体,最后集中在“其中一个”。使学生知道作者是由四周到中央,由整体到局部,由面到点,有条不紊地把这幅巨画呈现在读者面前的;
②要注意抓住人物的动作描写。不但要找出表示动作的词语,而且要注意这些动作词语的排列次序是不能更动的。
3、教学课文第5自然段。
(1)指名朗读。
(2)说说这一段课文的主要意思(是写作者站在这幅壁画前的内心感受)。
(3)作者的感受是分几步来表达的?(先总说“眼前的一切就好像都是活的”,再用“不仅……还……”把对壁画栩栩如生的感受充分地表达出来。)
(4)指导用“不仅……还……”造句。
4、指导背诵课文第4、5自然段。
(1)齐读。
(2)说说这两个自然段的主要意思。
(3)找出重点词语,试着背诵:巨大的壁画池水鲜花亭台楼阁乐队少女翩翩起舞优雅端庄女子轻提舒展举到拨动好像都是活的不仅……还……
(4)指名背诵。
5、作业:《作业本》第2、3、5、6、7、8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