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树和喜鹊》教学反思(通用5篇)
作为一名到岗不久的人民教师,教学是我们的任务之一,写教学反思能总结教学过程中的很多讲课技巧,怎样写教学反思才更能起到其作用呢?下面是小编整理的《树和喜鹊》教学反思(通用5篇),希望对大家有所帮助。
《树和喜鹊》教学反思1经过了两周的准备时间,本学期的青年教师过关课终于结束了。这是我第一次在学校领导和老师面前上的公开课,是自己的第一次正式亮相,在上课之前,我的心情和备考的学生一样,七上八下。本次公开课让我学到了很多,也懂得了很多,从选题、编写导学案、备课、制作课件、一次次的试讲和最后讲课的过程中,收获颇多。
这次我选择的是第三单元第六课《树和喜鹊》,经过对教材和课标的研究,我最终把本节课的学习目标定为:会认只、窝等12个生字;掌握三个多音字;学会AABB型词语;通过阅读课文,理解文章内容,明白树和喜鹊由孤单变快乐的原因;会用……也……句型进行简单的说话。针对这些学习目标,我设计了本节课的教学环节:导入、学词、学文、学说话。这样的安排层层递进,扫清文章字词障碍后,深入理解文意,进而拓展练习说话。
这次过关课的经历,使我意识到,一节成功的课一定是建立在充足的课前准备基础之上的,从接到通知开始,研读文本,深入了解教材编排的特点、意图,经过一系列整合后写出导学案,导学案确定后,课件也是一次又一次地修改。期间听取师傅的指导,听有经验教师的课,听二年级送课下乡的《荷叶圆圆》, ……此处隐藏1721个字……以范读的形式读课文,让学生自己去勾画生字词,帮助他们认识新字词,然后让他们自由去朗读。本节课的重点就是扫描课文中的生字词,让学生能流利地朗读课文,应该先扫描生字词障碍,再让他们去朗读,通过反复的朗读和各种形式的读,让学生顺利过了字词关,学生认识了生字词后朗读起来就有信心了。
在朗读课文时,我重点指导多音字的读音,通过示范读、分组度、自由读、指名读等多种方式让学生了解课文。
在指导写字时,抓住字的结构和重点笔画去观察,通过示范写,学生书空,描红、临写等不同的方法,培养学生的写字习惯,让学生从小写好字。
《树和喜鹊》教学反思5校内公开课,我选择了教学《树和喜鹊》的第一课时。上完后,觉得教学效果较好的有两处。一是利用插图,梳理文脉。课文采用三段式结构来写,都是先描写一个场景,再用一句话写出树和喜鹊的感受。书上有三幅插图,但内容和文字不完全匹配,所以我将图修改,让学生找与图相关的段落,学生都有看连环画的经验,所以找起来比较容易。课堂上一开始有学生说与图一配的是第一自然段,又有另一学生说是第一二自然段,我肯定了第二个学生的回答,指出理由:他还关注到了树和喜鹊的感受。后面两幅图,学生就能找得更准确了。第二是教学“孤单”一词,引导学生关注数量,关注“只有”,并体会带“只有”的句子的情感,学生对于“孤单”的理解很到位,也能通过朗读体现出来。
课堂上,学生没能好好理解“邻居”一词的意思,有点小意外,也是提醒我不能太想当然,想当然地以为这个“邻居”与孩子生活有联系,就不好好思考理解的方法。课后,李老师告诉我一个想法,我在此记下:要理解邻居,重点理解“邻”,将“邻”组成词语“邻国”“邻村”,了解了“相邻”的含义,然后再理解“邻居”的意思。